古剑行一柄剑挂在墙上。作为书生的一种弥补,作为客厅的一种陈设。虎皮剥落,龙纹生锈,剑格上落满灰尘。
被豪杰抢过,被英雄握过,割断过美人的喉管。夜里它嗡嗡作响,发幽蓝的光。从墙上跳下,或者跃起,远赴千里取上将首级。到了白天,它抱朴,守一,大隐隐于市,数百年来无人识。由庸常之辈花重金购得,悬于沙发上方,向人夸耀。
一柄剑挂在墙上,仿佛一条江奔泻于万仞高山,只等着知音的到来。
选自《星星·诗歌原创》2015年第4期125这首诗写了一柄古剑的古今、昼夜两重时间。在古代,它是神兵利器,在现代,它只是庸人家里用于夸耀的陈设;在白昼,它隐于市,无人识,在黑夜,它作响、发光、跃起、远赴千里,仿佛又变回了上古的神兵。古人写诗,喜欢以物自况,这首诗仿效古法,这柄古剑已不单是一柄古剑,它亦是现代世界中满怀忧郁的孤独者,比如夜晚孤独注视枣树的鲁迅,比如夜里孤独写作的卡夫卡。波德莱尔对写作者有一个经典的描述,他说真正的写作者是在夜晚独自练习精神的剑术的人,这也是对元诗意识较早的表达。在这首诗中,诗人笔下的古剑呼应了波德莱尔,孤独的写作者在这首诗中人剑合一。其实,孤独者是最渴求知音的,但孤独者也是最难觅知音的,他们的精神困境正在于此。何以解忧?或许唯一的出路只能是深夜里继续孤独地“发幽蓝的光”,继续孤独地练剑、拼杀,尽管最终的结果很可能还是“荷戟独彷徨”。毕竟,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”。(李海鹏)126茱萸诗一首茱萸,籍贯江西省赣州市赣县。出生于1987年10月。诗人,随笔作家,兼事诗学研究、诗歌译介及大众文化批评。出版有诗集《仪式的焦唇》《同济十年诗选》(与人合编),随笔集《浆果与流转之诗》。现居上海,于同济大学攻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学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