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么,宋代花费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,建立祠禄制度目的究竟何在?仅仅是为了贿买百官、优容秩老吗?我怀疑它的续后发展,越来越像是与佛道两教之外,别建一套以儒学为中心的祭祀体系,悄悄开始了“儒学宗教化”,或者“儒学道教化”的进程。
卿希泰《中国道教史》曾言:
北宋王朝修建宫观,主要是为了令道士进行为国祈祷醮谢等宗教活动。[22]
其实不确。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(1015)“置清、卫二指挥奉宫观”,到宋仁宗天圣元年(1023)“减玉清昭应宫、景灵宫、会灵观、祥源观清、卫卒以分配诸军,其工役送八作司;兖州景灵宫、太极观清、卫准此”,[23]看来,最初在宫观担任杂役的,并非束发道人,而是军营兵士和御作工匠。仪典也是佛道混合的。
宋代的道教和佛教事务,先由太常寺掌管,后归鸿胪寺,在制度上与文官儒臣的祠禄制度也有清晰的区分:
中太一宫、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,掌殿宇斋宫、器用仪物、陈设钱币之事。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,掌诸寺葺治之事。传法院,掌译经润文。左、右街僧录司,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。[24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