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四合院
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,辽代时已粗具规模,经金、元,至明、清,逐渐完善,最终成为北京最富特色的居住形式。
所谓四合,“四”指东、西、南、北四面,“合”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,形成一个“口”字形。其布局常为“一正两厢”,正房上房位置在全宅的中轴线上,坐北朝南,开间、进深、高度和装饰等都居全宅之首。院子两侧的厢房陪衬着正房。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,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(正房)、南房(倒座房)和东西厢房,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,开一个门。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“巽”位。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,东、西房各3间,南屋不算大门4间,连大门洞、垂花门共17间。如以每间11—12平方米计算,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左右。正房开间和进深尺寸都要比厢房大,正房左右接出耳房,由尊者长辈居住。正房前,院子两侧各建厢房,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墙,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,男女、长幼、尊卑秩序井然,这符合中国“长尊幼卑”的传统。这种按照封建宗法理念设计的四合院最能体现古代社会的长幼有序、上下有分、内外有别。在家族制度基础深厚的中国,四合院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,维系亲情,并体现不同宗族成员的不同地位。各房的人联系密切,院内有游廊,即使是下雨天,院中人都能互相串门。院子是交通、采光、通风的枢纽,并配以绿化,成为休息与家庭活动的中心。经过数百年的营建,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、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。